10月10日,以“+智能,见未来”为主题的2018华为全联接大会在上海世博中心拉开帷幕。一年一度的华为全联接大会,都会聚焦前沿科技,汇集各路精英。
不同以往,今年大会的唯一关键词就是“AI”。在现场,华为不仅发布了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还隆重推出了两款AI芯片——华为昇腾310及昇腾910。其中,单芯片计算密度最大的昇腾910具有非常高的计算能力,其半精度算力更是超越以往,达到了惊人的256 TFLOPS。在当前的AI领域,这无疑是领先业界的一记重拳。
“十年冷板凳”的华为云迎来的新机遇
早在1996年,《华为人报》就曾发表过一篇《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文章,表示华为不会一味追求收益,而要坚持投入做基础研究,为后续发展打好基础。华为云的推出却比竞争对手晚很多,市场规模也相对较小,甚至有各种质疑的声音。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华为在生态建设、行业解决方案、基础技术研发方面做了较多的投入。直到2017年,华为云BU成立,终于成为厚积薄发的证明。
华为公司副总裁、云BU总裁郑叶来曾经讲过一句话:“华为云目前可能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进步最快的。”后来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个事实。2017年,华为云销售收入达到5亿美元,发布了14大类99个云服务,超过50个解决方案,用户数、资源使用量双双实现300%的增长,云服务伙伴数量超过2000家。2018年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华为云收入同比增长700%,合作伙伴增长45%,已发展云服务合作伙伴6000家,云市场新增上架应用872个。
据华为云BU EI服务产品部总经理贾永利介绍,在过去1年多的时间里,华为云已经携手客户和合作伙伴,在8个行业、200多个项目中,针对人工智能的应用落地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结合已经成为华为云的一个优势,一个标签。或许正是因为这些年不急于追求短期回报,甘坐冷板凳,在面对AI为行业带来更多发挥空间之时,华为云才能抓住新的发展机遇。
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构筑差异化布局
关于全栈、全场景,华为认为,全栈是出于技术功能视角,指包括芯片、芯片使能、训练和推理框架和应用使能在内的全堆栈方案。而全场景,则是指包括公有云、私有云、各种边缘计算、物联网行业终端以及消费类终端等部署环境。
具体来说,华为的全栈方案包括:Ascend, 基于统一、可扩展架构的系列化AI IP 和 芯片,包括Max,Mini,Lite,Tiny和Nano等五个系列;CANN,芯片算子库和高度自动化算子开发工具;MindSpore,支持端、边、云独立的和协同的统一训练和推理框架;应用使能,提供全流程服务(ModelArts),分层API和预集成方案。
同时,在场景方面,2018年4月,华为发布了面向智能终端的人工智能引擎HiAI;2017年9月,华为发布了面向企业、政府的人工智能服务平台华为云EI。基于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华为云EI能为企业、政府提供全栈人工智能解决方案;HiAI能为智能终端提供全栈解决方案。可以说,华为AI解决方案的核心价值如下:面向华为内部,持续探索支持内部管理优化和效率提升;面向电信运营商,通过SoftCOM AI 促进运维效率提升;面向消费者,通过HiAI,让终端从智能走向智慧;面向企业和政府,通过华为云EI公有云服务和FusionMind私有云方案为所有组织提供充裕经济的算力并使能其用好AI;同时华为也面向全社会开放提供AI加速卡和AI服务器、一体机等产品。
总体来说,华为的全场景意味着华为有能力实现智能无所不及,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全栈意味着华为有能力为AI应用开发者提供强大的算力和应用开发平台;有能力提供大家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的AI,实现普惠AI。
冬天已经过去,AI将进入收获的季节
全联接大会第一天,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大会上发表“打造无所不及的智能,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的主题演讲。徐直军认为,AI是ICT产业60年发展的总成果。1956年,时任达特矛斯学院助理教授的约翰▪麦卡锡组织召集了达特矛斯讨论,正是在这次会议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人工智能”的定义。从那以后的60年里,人工智能经历了两次发展的低谷,即所谓的“冬天”,但其发展的脚步并未就此停止。而AI产业两次“冬天”的出现,都是因为社会对AI的应用期望大大超越了ICT产业工程水平的发展现实。所幸的是,“冬天”并不是结束,而是每一次“春天”的开始。今天,AI再次进入了“收获”的季节,这是60年来全球ICT学术界和工业界长期耕耘,相互合作的成果。
华为在实践中发现,人工智能不但可以替代人,还能够自动降低生产成本。这是人工智能与信息化最大的不同,也是其最有价值的特点。在华为云EI和HiAI发布以来的短短一年间,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华为认为,人工智能将改变每个行业,每个组织,而这对华为云而言也正是难得的蓝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