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大选期间,特朗普曾宣称上任之后将让苹果开始在美国制造和生产产品,而不是给其他国家代工。今年年初苹果成为特朗普签署的税改法案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后,宣布在未来五年内将在美国投资超过300亿美元,并通过扩大现有业务来创造2万个就业岗位。
而近日,苹果公司宣布将投资10亿美元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建立一个大型新园区,未来将创造多达1.5万个工作岗位,但其中没有一个是预期中的制造业。《纽约时报》的这篇文章就探讨了苹果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开设在加利福尼亚州弗里蒙特的“高度自动化”的Macintosh工厂,工厂由史蒂夫·乔布斯带头,目标是制造Macintosh,但最终只持续了8年。这一切都表明:史蒂夫·乔布斯试图在硅谷创造一种制造文化却失败了,而现在苹果要想把这些制造业的工作重新搬回美国是多么困难。
“史蒂夫对日本的制造工艺有着深刻的信念,”Randy Battat回忆说,他曾加入苹果公司,担任年轻的电气工程师,负责监督该公司早期便携式电脑的推出。“日本人被誉为制造业的巫师。我们的想法是创建一个及时交付零缺陷零件的工厂。可这并不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法国办公自动化专家Jean-LouisGassée在乔布斯离开公司几年后,于1988年被John Sculley任命为苹果产品部总裁。他对乔布斯制造业的尝试没有好感:
“我很尴尬地用螺丝刀将显示器连接到电脑挡板上,”Gassée先生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回忆道。
“我们没有制造文化,”Gassée先生谈到国家的高科技中心地带,“这意味着基础,学校教育,学徒,外包商。”
乔布斯同样试图在硅谷制造NeXT硬件,并得到了类似的失败结果。与硅谷的许多公司一样,苹果公司早已开始外包制造业。没过多久硅谷在20世纪70年代,劳动密集型的装配被转移到了亚洲。苹果公司iPod和iPhone的硬件设计师之一Tony Fadell描述了苹果的制造业发展:
“当我开始职业生涯时,我的所有航班都飞往日本,韩国,台湾,然后是中国。”
随着电子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爆炸式增长,创造了数百万个工作岗位,硅谷只保留了相对较小的制造业人才。今天的美国已经脱离电子制造工业很长时间,相关的配套产业很不完整,无法形成一个庞大和复杂的供应链。而中国的劳动力优势在手机制造领域还是十分明显的,实际上,特朗普既使给库克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苹果手机的生产线也很难全部搬回美国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