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国、美国的医疗系统都在经历什么?青岛万达英慈医院副首席运营官石建霞女士总结了医疗发展的7大趋势。
11月17日,第三届中国医院宣传年会暨第一届医疗品牌建设与传播高峰论坛在深圳举办。在会上,青岛万达英慈医院副首席运营官石建霞女士阐述了中、英、美三国医疗体系正在经历的变革,总结了医疗发展的7大趋势
现将石建霞女士发言中的精华部分分享给大家。
1.控制费用优化质量
英国、美国和中国三个国家,由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历史沿革,各自采用了不同的医疗保障制度。政府强制的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的覆盖比例差异巨大。如图示:
虽然三个国家的医疗大环境截然不同,但从中、英、美政府近期出台的政策来看,三国都在经历类似的困境,控制医疗费用,提供医疗质量和效率,成为相同的医改诉求:
英国的NHS正在制定新的医疗体系,引入了名为“Vanguard”的新模型,着重关注医养结合、社区医疗和整合式医疗。
川普上台后废除了大部分奥巴马医改的成果,改革重点放在Medicare(老年医保)和Medicaid(困难群体医疗救助)制度的创新,同时关注价值医疗(ValueBased Medicine)、医疗信息的交互性和可互操作性。
中国的医疗改革近两年也政策频出,尤其是医保支付从按项目付费到按病种、DRG付费的转变,对民营医疗也逐渐展现开放的趋势。
三国政策都指向共同的目的——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控制医疗费用和优化医疗服务。
2.“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兴医疗模式
世界各地都在兴起“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新模式,这种模式往往将患者反馈与医保支付挂钩,这也是美国目前倡导的价值医疗的一部分。美国的Partners Healthcare是率先提出这种模式的医疗组织之一,2012年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报道了该公司提出的“PatientReported Outcome Measures(PROMs)”数据库,PROMs可以结合患者的历史健康记录,医生的知识库和电子病历,迅速用患者看得懂的语言给出可选的治疗方案,并且告知患者手术预后的预期。术后,CMS(医疗保险救治中心)会采用病人报告的质量指标,确定某种特定手术(如膝关节或者髋关节置换术)的捆绑付费比例。
零售文化对医疗的影响也愈发明显。健康已经被当作可以消费的、个性化的商品,其所有权是患者本人,患者也有权参与制定自己的治疗方案。在零售思维和信息化手段的作用下,医患间倾向于保持长期关系。
3.医疗供需不匹配
医疗服务提供方目前的优势和病人的期望之间仍然存在鸿沟。Kaufman Hall在2017年做的消费医疗调研显示,病人对医疗服务的期望,由高到低依次是:医疗可及性、就医体验、临床治疗效果、价格和疑难杂症的治疗能力;而医疗服务提供方目前的优势,由强到弱依次是:临床治疗效果、价格和疑难杂症的治疗能力、医疗可及性、地理覆盖范围、就医体验。
尤其是可及性,提高空间还很大。
4.医疗走出医院,提供场所多元化
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和远程医疗等新技术,亚马逊商城、京东到家、CVS的一分钟诊所(minute clinic)等新业态的产生,将医疗服务延展到院外。
凯撒医疗的调研显示,从2000年诞生至今,CVS的一分钟诊所已经接诊1800万次,与28家医疗组织合作,患者满意度达到95%。
5.资本青睐医疗信息化
从下图可以看到,自2011年始到2017年上半年,医疗信息化领域的投融资活动整体取向活跃,尤其在2017年,单笔融资金额呈现爆发式增长。
6.服务全周期风险共分担
美国的医疗服务逐渐从只处理重症急症,到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维护。支付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并逐渐过渡到全社会共担风险的保障制度。
大医院逐渐和社区医疗机构结成医联体,共同为人口健康负责。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展现的这种趋势与中国医疗正在经历的变化不谋而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战略核心;几乎所有公立医院都加入了医联体建设;按病种和DRG付费正在逐步取代按项目付费制度。
7.医疗健康大数据爆发
各国政府都在紧锣密鼓做顶层设计,以应对急剧增长的医疗大数据。患者隐私和商业模式仍然是目前医疗大数据分享的最大障碍。
关键词: 未来医疗